时隔三个月,我终于回来了。
消失了这么长时间,总得找个时间出来刷刷存在感,不然各位还真的以为我放弃了微信和博客。
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我上一次发文的时间,还是十月一日国庆,我启程去深圳的前一天下午。
为什么怎么说呢…
在上一周:
- 我辞去了通信学院新媒体中心技术部和管理层的所有工作
- 我毅然决定往后做一名自由开发者
今天来给大家说说我这几个月的感受。
这两个月我干了很多事情,记录于此,便于日后写分析报告。
这两个月干了什么
这两个月占用我时间的主要是工作,然后是学习,另外我还成功地挂了一科数学课。(复变函数)
经历了这两个月的各种活动和任务,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责任。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蜘蛛侠说的这句话意味深长。
深入新媒体中心
开学之初,我在新媒体中心主要负责部门的协调以及与其它学院组织的对接工作,以及技术方面的开发。
那时候,大概是前任技术部长看了我编程方面的一些小的作品,以及我对互联网开发的一些拙见,就有意向推荐我当部长。我答应了,毕竟技术开发是我向往的领域。也正是那个时候,我们的老大也有意向让我负责微信后台的开发工作,进一步发展学院的公众号。通过后来的工作我发现,此举实则是希望推荐我作为学院新媒体中心的下一任管理者。
图片源自公众号“青春桂电”,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部门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技术部的工作也挺繁重的:主要表现在新生工作的繁琐和部门建设方面的阻力。
新生进入之后,处理各种报表和资料的事情就落到了我都头上来。虽说这个时候我并不是部长了,这些事情也都是部长应该处理的,然而这时部门里的各项制度都不成熟,甚至连处理这些问题的负责人都不明确。当初我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作需要负责,所以新生工作就「顺理成章」地落到了我的头上。新生们接触最多的人不是技术部长,而是我,因此误以为我是部长的新生大有人在。
部门里也是有许许多多的无解的事情需要想办法去解决。例如,我所在的部门——技术部是一个庞大的部门,光是 2017 级的成员都有二十多个,这些同学几乎一年都见不上几次面,开会的时候甚至都不请假而直接缺席,开发有需要的时候也难以集合部员,宛如一盘散沙,在没有凝结剂的作用下,毫无作用。人数众多是技术部区别于其他部门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针对这个问题,我在任的时候曾经对成员进行过一次精简,也就是俗称的「裁员」。
裁员之后,后面的工作有一点进展,至少我布置下去的任务有人跟进了。在我主持的最后一次部门会议中,我给大家阐述了技术部的现状,以及项目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看懂的窘境,督促了各位 17 级成员学习必要的知识,如 HTML+CSS+JavaScript,WXML,PHP 等语言和技能。当时来的人大约有一半了,远远超过裁员之前的比例。遗憾的是,还是有部分部员每一次开会都毫无意外地请假缺席。希望下一次部门聚会的时候他们也能够请假。
关于「微信开发组」,此组织负责人暂且挂职于我,因为此组织是我计划为「微信开发部」的成立而奠基的。已知的情况是,目前学院还没有的个人和组织有能力负责微信公众平台后台方面的开发工作。
图片源自公众号“青春桂电”,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技术开发
以上二者也只是部门里各种工作的一个缩影,真正的工作远不止一个部长(部长不是我)能够完成的,所以咱们部门设置了三位负责人。另外的一面就是技术的方方面面了。本学期我们督促了大二同学进行了技术夯实,学习 PHP 等建站基本操作,为将来可能存在的部门改组做好技术资源方面的保障。
在国庆之后,我也买了两本教材进行「自我充电」,想办法将自己的能力与水平提高到一个可以开发 PHP 项目的层次。可是我低估了工作与学习的压力,新买的那两本教材,写了个名字就再也没翻开过。还是留着寒假的时候再进行「自我充电」吧,兴许只有假期才是提升课外领域的能力的最好时光。
关于「微信开发部」,或者说是现在的「微信开发组」,我也曾想过等到技术部的助理名单确定下来之后再进行系统地培训。当然,既然都要培训 18 级新生以及部员了,我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当然也要过硬。「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我当然明白。
那时候刚开始负责技术方面的开发工作,自己还挺有干劲的。毕竟干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因此那个时候我对于新技术的学习和研究特别积极。只是,忙碌的工作让我能用于静下心来编程的时间越来越少,两个月里我只有四或五天的时间是能够好好地同代码交流。
我特别崇拜 GitHub 的那几位创始人,如今的很多开源软件也能做得比闭源软件要优秀,这在微软称霸的那个年代里是不可理喻的。我理解的技术开发,就像 GitHub 的那几位大佬说的一样:
Built for developers
Get started for free — join the millions of developers already using GitHub to share their code, work together, and build amazing things.
学院新媒体中心团队管理
后来嘛,接手了部门的管理事务之后,我的时间就更不属于我了。
在这个领域里的各项探索,其实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那时候我的定位不是很明确,既不是技术部部长,也不是明确的管理接班人,或许这事儿只有我和老大等几个学长知道。月亮的光芒都是群星和黑夜衬托出的,没有群星和夜空,月亮什么也不是,最多就是个长得大一点的天体。在部门里,我到底处在一个什么职位,我自己都不是很清楚,更别说其他部门的部长了。那个时候估计大家都认为技术部长管的事儿有点多。
在和其中一个部长交接工作的时候,我们也就此事闲聊了一下,大概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相谈甚欢。每一个部长都不容易,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用心去经营,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工作虽然辛苦,可毕竟这是一份责任,在自己尚有余力的情况下必须要做好。
学有余力这一个词,用来形容我,曾经还是可行的,可现在我只想做好一个学生的本职工作,将其他的事情暂时搁置。因为敢于追求真我,所以我裸辞了,不怕别人怎样云云。我自己给自己发的工资都比学院发的要有价值,哪怕到最后遍体鳞伤,至少那是我自己沿着自己的路径探索之后的结果。
图片源自电子科技大学官方微博,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展的计划
单枪匹马与世界对饮
历经磨难亦不忘初心
做自己荣耀的骑士
勇敢追逐梦想的红日
——《荣耀》余枫
开发:以C/C++为先
开发以 C/C++ 为先,PHP 次之。不忘初心地继续开发C/CPP项目,这没什么好说的,谁要是问我能不能帮我做一个网页我就追着他打。
在一开始,我就热爱 C/C++编程。2018 年四月份我用 C++ 写了一个小的程序的记录我和我女朋友相恋时长的项目。点击访问 GitHub项目
算法和创造其实是两回事儿。算法 可以用 C
/C++
/Java
/PHP
等语言实现,而 HTML
/CSS
等超文本标记语言以及其衍生产品却只能……看着办……
图源 Carlcheo网站,点击图片查看大图,点击此处访问网站.
另外,我还会继续尝试暑假期间开始的 ACM 训练,将还没刷完的算法题目全部刷一遍。别拦着我,我可是要去打ACM 的人!
传媒:重启微信公众号项目
公众号是一个好的平台,这个平台其实提供了很多方面的功能,足够一般个人日常使用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坚持写文章,欢迎各位关注。
公众号ID:TaohongMaxwell,欢迎关注~!
文学:继续尝试投稿
青春桂电、桂电官微和共青团中央都是投稿的好地方,在这里投稿既能贴近生活又能有一定的稿费,一举多得。
尾巴
余枫是演唱的《荣耀》,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曲。另外,华为简直就是一个被手机耽误了的音乐公式,不管是中文版的《我的梦》还是英文版的《Dream it Possible》都是非常励志的歌曲,每当我失落的时候,都会打开音乐软件,听一下它们。
单枪匹马与世界对饮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那么一种孤独的感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其实吧,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也没有必要持有这么悲观的态度。好多事情并不是说一下子就能够有收获的,高中的哲学以及大学的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具有螺旋上升性,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谁都必须经历挫折的时光。
这种感觉到了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尤为强烈。毕竟大学里,学术氛围比较自由,图书馆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学术的去处;当然,同样地,每个人也平等地有在宿舍里堕落的权利。
如今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挫折与阻力的我们,就好像在单枪匹马与世界对饮一样,走错一步,下错一子,都可能酿成大错。
做自己荣耀的骑士
到了大学,前进的方向突然变得多了起来。可是,有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支持着你度过大学四年呢?或许有,又或许没有,可是不管怎样,请记住:
你就是你自己的精神支柱,你是你自己的船长,做自己荣耀的骑士,勇敢追逐梦想的红日吧!